育兒

「女孩!當妳用心愛孩子、照顧她。妳已經是足夠好的媽媽。」

「囡仔生囡仔,攏係害丟囡仔。(小孩生小孩,都是害到小孩)」社會上許多聲音,因為小媽媽的年紀,在還沒真正認識之前,就為她們人生下了充滿偏見的註腳「不負責任」、「愛玩」、「自己都不懂,怎麼教小孩?」很少被看見的是,許多小爸媽的決心和責任感很多時候比誰都強。

台灣未成年生育率自2000年的14‰逐步下降,近五年維持在4‰,每一年有三千位青少女生下寶寶。十年來,勵馨的服務對象選擇親自撫養子女的比例從42%,到現在上升到91%,其中小爸媽共同扶養的比例也高達63%。從子女養育抉擇的趨勢中不難看出,青少女懷孕服務的需求並沒少過且更加多元,服務對象也從個人轉移至家庭。因此,2011年勵馨的服務開始從青少女懷孕服務方案延伸至青少年父母支持服務,重點聚焦在青少年擔任親職的身心預備與適應。

勵馨從服務中看見小爸媽的韌性。

 

「當了媽媽之後,我重新學習煮飯、認識和挑選食材,準備孩子喜歡的料理,這是我生小孩前,完全不會想做的事情。」

「以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人,現在有小孩就會變成要顧慮,要出去多久?小孩的東西要帶多少?出去會遇到什麼問題?我應該怎麼解決。」

「以前,工作如果做到不爽就會走人;現在能忍就忍,態度一定會有差。基本上思考就會不一樣,為了家庭會需要忍一下。」

跟所有的新手爸爸媽媽一樣,總是只能做中學,差別在於小爸媽普遍缺乏人力資本,尚未發展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經濟獨立自主性也偏低。同時,勵馨發現青少年在擔任父母、共同育兒生活中有許多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以及許多性別刻板印象,尤其是男性養家活口、女性持家照顧的分工模式。

青少年在擔任父母、共同育兒生活中呈現出許多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以及含有大量的性別刻板印象。包括青少女的性自主權以及在男性養家活口,女性持家照顧的經濟分配模式,潛藏的性別預設,將育兒責任當作是女性的天職,忽略了對於爸爸而言,育兒也可以成為他的生命中很重要的成就。

想向每一個你借取溫暖目光,貼近小媽媽的育兒日常。把孩子背在胸揹在胸前,一面處裡著眼前的網拍業務或家庭代工;有些人將孩子掛在心上出門上班,傍晚騎著機車到托育中心接孩子回家。身軀嬌小的她抹下勞累身軀的汗水,捧起換好尿布的孩子,輕輕拍撫年幼的嬰孩,日復一日,在尿布、奶瓶嬰兒車之間,她建立了與孩子安穩的依附與親密,和每一位戮力照顧孩子的家長並沒有不同;在數不出第幾個日子,她帶著孩子往前走,堅毅與明知困難而不退卻,生命的韌性和彈性,不是簡單的為母則強四個字能說明的

如果可以,也許我們不需要成為她生命裡再多一個說教的人,就像曾經看過她笑話的親友、委婉卻不許商量勸她離開校園的長輩、甚至是閒言閒語的路人在認識她的真實育兒日常之後,對於和我們一樣辛苦生活著的她們,們是不是能夠多一點溫柔、同理與支持,為溫暖人心的光亮